日前,上海市文广局宣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悉,此条例在提出将非遗项目予以分类保护和利用的同时,还首次提出“生产性保护”,备受业界关注。 据统计,上海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5项,非遗传承人1333人,各类传承场所7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有55个,国家级传承人94名。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高春明介绍,上海非遗项目分为十个门类,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广泛、形态差异较大,生存状况和传承情况也各有不同,该条例确立了对非遗实行分类保护的原则。 根据该条例,上海将对濒危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将内容、表演形式、技艺流程等予以记录和建档;对受众较为广泛的项目则通过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等方式使其在当代传承发展。而对更为成熟的非遗项目,则实行“生产性保护”,使其成为文化产品或者日用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此前已成功尝试了“生产性保护”。如去年春节前,集结11种“上海老味道”的年货礼盒登陆上海,包括邵万生的黄泥螺、虾籽酱油、大头菜、小酱瓜、鸭肫肝、五香豆、崇明桂花酒酿等,汇聚非遗项目中华老字号拳头产品,备受民众热捧。 另外,此条例还细化规定传承与传播措施,首次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包括个人和团体,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对于没有取得认证资格的单位,条例也将予以制约,改变过去非遗项目一经认证“一人得道,鸡犬升仙”的状态,对非遗保护将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晓 凡)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责任编辑:admin) |
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15日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戛纳开幕。在当天...
如果说没有眼力,不足以言真的话,那么没有财力就不足以言精...
按:《波普启示录: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
精致与文雅的新潮流,是有宋一代的转向,人们从追求武将大丈...
小金刚菩提主要产于印度尼西亚,经过长期的把玩皮质会越来越...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鳄鱼木与沉香真实是很难辨别,那么沉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