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报》报道,21世纪最大的文物毁坏运动不是发生在ISIS手上,而是发生在阿塞拜疆。阿塞拜疆政府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在系统地毁坏着该国历史悠久的亚美尼亚的文化遗产。 西蒙·马格哈钦(Simon Maghakyan)是美国丹佛的一名政治学讲师和社会活动家,他称阿塞拜疆政府正在做着“21世纪最大的文化灭绝活动”。杜尔法(Djulfa)位于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在那里的阿拉斯河畔,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古代亚美尼亚墓地。 这个墓地最早能追溯到公元6世纪。它体现着亚美尼亚的墓葬传统。其石碑由独特的粉红色和黄色石头构成,上面有着十字架,以及高度装饰性的浮雕。那里有着大约10000个石碑。上世纪20年代这片地区被苏联管辖开始,经过数十年的破坏,如今只剩下3000多块石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曾经要求保存好这些石碑,在2010年,这些石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但是这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在2005年,伊朗北部的亚美尼亚教会的主教山托·普兹(Nshan Topouzian),从河对面拍摄到阿塞拜疆军队正在有条不紊地用大锤砸碎这些亚美尼亚石碑,然后他们将石碑碎片扔进阿拉斯河里。 这些影像资料已收录在西蒙·马格哈钦2006年参与剪辑的影片《阿拉斯河的新泪水》(The New Tears of Araxes)里,这部片子由皮克曼(Pickman)撰写脚本。在卫星图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2003年这片地方石碑面积很大,但到了2009年,这片地方已经被夷为平地了。 阿塞拜疆政府一直拒绝国际观察员进入这片地区,并且否认亚美尼亚人曾经在纳希切万生活过。但是西蒙·马格哈钦和皮克曼的影片,却提供了不少的证据。他们在影片里认为,阿塞拜疆政府在消灭亚美尼亚族在纳希切万居住过的历史。 纳希切万历史悠久,在《圣经》中被认为是大洪水后诺亚建造的第一个城市,亚美尼亚的文字于7世纪在此地区被创造。由于地理位置重要,纳希切万一度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几易其主。在二十世纪初,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爆发过大规模冲突和屠杀。在一战的最后一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认为纳希切万是他们的土地。不过随着苏联的侵入,苏联建议纳希切万的地位问题由人民公投决定,根据当时的公投结果,90%的纳希切万人选择了加入阿塞拜疆。苏联在1921年与土耳其签署的《莫斯科条约》中确认了这个现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纷争再起,并在苏联解体之后发生了战争,两国的仇恨延续至今。 国际社会对这些纷争的关注度很低。流亡的亚美尼亚人阿甘·艾瓦兹岩(Argam Ayvazyan) 在1964年至1987年之间拍摄了89个亚美尼亚教堂、5840个石碑和22000个墓碑,而他说这些文物都即将消失。一位名叫史蒂文·辛(Steven Sim)的苏格兰人于1984年前往土耳其东部,并在过去的35年来拍摄了超过八万张照片,记录了该地区的亚美尼亚的文化遗产,而这些文化遗产许多已经被刻意破坏殆尽。他还积累了价值1000英镑的图书——里面有着许多阿甘·艾瓦兹岩集结而成的书——主要关注亚美尼亚的建筑。
与此同时,阿塞拜疆作家阿克拉姆·艾利斯里(Akram Aylisli)从2013年一直生活在软禁当中,因为他发表了批评其政府的文章。他曾在1997年写给该国总统的文章中,抗议了他的“故意破坏行为”。“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他写道,“将被国际社会视为不尊重宗教和道德价值观的表现。” 史蒂文·辛指出,亚美尼亚的建筑是独一无二的——外观看似极小,但是结构高度复杂,可以承受地震的破坏。史蒂文·辛将亚美尼亚的小型教堂描述为雕塑而非建筑,它用石头铸造,有着单体穹顶结构。与此同时,有着深刻的象征意味,石碑上除了十字架之外,也会刻一些中世纪的生活场景——骑马、野餐等,还有一些奇怪的神话生物。“我看过成千上万亚美尼亚的石碑,” 史蒂文·辛说,“我只见过一座这种双体单头的怪物雕刻,这座罕见的雕刻在杜尔法。” 国际社会谴责ISIS破坏巴尔米拉古城,因为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阿甘·艾瓦兹岩则希望国际社会能看到阿塞拜疆政府在纳希切万所犯下的罪行。 不过,据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报道,阿塞拜疆否认了这种指责,并谴责亚美尼亚政府在蓄意毁坏阿塞拜疆人在其领土上的文物。阿塞拜疆外交部发言人希克梅特·哈吉耶夫 (Hikmet Hajiyev) 说,“由于亚美尼亚人对阿塞拜疆的侵略,927座图书馆,9座清真寺,44座神社,464个历史古迹和博物馆还有超过4万件博物馆作品在被占领土上遭到抢劫、摧毁和粉碎。” (责任编辑:admin) |
据了解,近年来,收藏热带动书画市场的繁荣,导致高档宣纸消...
随着沉香那个文化的复兴,沉香制品开始以各类形式出现。面对...
展览名称:中和中国古家具文房收藏邀请展 开幕时间:2015年1...
一谈到铜炉收藏,就引来挺敏感的问题:这是宣德朝的吗?如何从...
估价:HKD: 360,000至450,000 年代:清早期 规格:高14.5cm;直径13....
收藏图书的升值潜力并不比邮票、钱币低,特别是受历史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