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新海派”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近40年里“新海派”从边缘化走向“新海派”热,机构、艺博会和拍卖行不断打出“新海派”的专题亮点。但对于“新海派”的概念,评论家和艺术家均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新海派”只是上海多元艺术中的一元或现当代艺术的一个维度,不是指某群人或某一风格类别。但也有看法表示,“新海派”概念本身很大,只是一个艺术现象...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再来回溯“新海派”在当下的价值,其中到底什么是新海派,又代指哪些艺术家? “海派”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个特指的专有名词,出自“海派绘画”也就是“海上画派”的简称。“海上画派”与“京津画派”及“岭南画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传统绘画变革、发展之初的三大画派。而最早“新海派”一词由唐云于1959年前后提出,理论家徐建融曾撰文提及,当时是为突出花鸟画的创新,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并没有被广为宣传。
艺术史论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刘传铭认为“新海派”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作品均将传统笔墨与现代视觉结合。而2004年将艺术家以“新海派”集结,是季崇建、谢春彦共同编撰的《新海派 二十一家作品精粹》,首次推出了21位“新海派”艺术家。这本画册起源于当时是为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首次推出“新海派”专场,以市场为发端,选择出了21位“新海派”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作品的画风和技巧,均与19、20世纪的海上绘画不同。 10年后,评论家杨维民于2015年提出了更具体的解读。他认为,海派绘画的多元化趋势衍生出了“新海派”。而“新海派”是以海派元素为基本实质,具有现代感、时代性、新兴元素的新时期海派绘画。 “新海派本身概念很大”,所涉及到的门类包括国画、书法外,还有油画、水彩、雕塑甚至是设计。上海美术家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陈琪觉得,“提出一个新概念,并没什么问题,只要符合艺术特点。”但既然是“新海派”,就需要满足3个要求:首先传统文化的积累;其次开放包容的胸怀;最后要有创新创意精神。 如今“新海派”兴起已十几年,在评论家林明杰看来,其实没有一个特定范围,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可能不同人说出来的“新海派”都会有不同的概念。而上海画家的特征是不抱团、独立,“有口饭吃,有个房住,就能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也因此每位艺术家探索出的艺术风格均不相同。” 值得提醒的是,“新海派”并不是艺术门派,而是一个文化现象。程十发在晚年提出“海派无派”时便表明上海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海派是由各类流派组成,每位艺术家也都拥有自己的主张”。由此林明杰认为,艺术本身是不断地建立标准,而又突破标准。在提“新海派”之前,应先回看现今上海艺术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新突破和发展,“都市性和未来性,某种意义上是新海派艺术的主体特征。从这个角度看,新海派做的还不够到位。” 如果按目前暂定的学术定义,“新海派”是指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主要创作基地的一批艺术家。那么经历过当代艺术席卷后的上海美术圈,这一划分是否还适用? 2017年,策展“海上延伸”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的李晓峰认为,需要警惕以“新海派”去定义上海当下的艺术全貌,“如抽象、影像、图片、装置,既便是水墨、油画等也不能笼统归为‘新海派’,毋宁说新海派与当下上海艺术形貌仅仅是逻辑上的交叉关系。” 在展览中,李晓峰以“新海派中国画”、“上海新古典”、“上海抽象”、“雕塑新语”、“绘画新语”、“装置·观念·图片·影像”、“都市水墨”与“都市景观”八个板块,对21世纪以来上海艺术进行全谱系、全类别和全生态的“三全”梳理。 八个板块均突出“新”,在李晓峰看来,“新”实际上内含着现当城市的文明精神,从而以艺术的新材料、新语言、样式,呈现了艺术面对当代世界的新观念、新思维、新趣味,更蕴含着一种有未来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 |
10月13日,色彩无锡2018无锡油画展在凤凰艺都 美术馆隆重开幕,...
日前,永恒的丰碑2018盐城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在我市举行...
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展演板块的新创剧目,由苏州芭...
沉寂已久的艺术品交流、拍卖,在无锡上演。一场主题为臻品荟...
为期5天的第八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昨日闭...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们,昨晚给南京观众带来一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