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2006年,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文物挖掘保护中,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河北唐县都亭遗址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重要进展,发掘出纵跨汉、宋、金三个时期古墓群,出土了一大批陶器、瓷器。其中,出土于都亭乡大寺城涧墓的两件宋代白釉瓷器,现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出。两件展品分别为白釉罐和白釉高足瓜棱罐,釉面干净、细腻、莹润,釉色如象牙之白;器型精巧柔和,雅素大方,堪称宋代定窑佳品。 定窑白瓷的烧造始于唐代。时至北宋,定窑瓷器锋芒毕露,成为当时的主要瓷窑之一,后世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因宋代时曲阳县属定州,故以“定窑”命名。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宋邵伯温《闻见录》、元刘祁《归潜志》、明曹昭《格古要论》、清朱琰《陶说》等文献,均对定窑有所记载。 唐县都亭大寺城涧墓出土的这件白釉罐(图1),平底无盖、腹部粗圆,肩部饰有两圈弦纹,下腹部外壁轮制痕迹明显,气象古朴雄浑;另一件白釉高足瓜棱罐(图2),则直口短颈,平肩鼓腹,高足,底部微向外撇,颈中央有一匝凸棱,腹部制成瓜棱状,竖排凹线明显。可以说,这两件白釉瓷器,时代特征较为明显。有关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有无玉质,正是区分宋代白瓷真品与仿品的关键所在。此白釉罐与白釉高足瓜棱罐,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质地如同白玉一般;二是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再施化妆土,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这两件白釉瓷罐,釉面呈半透明状,概是施釉较薄之故,外壁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另外,在罐体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一点,也是鉴别真假定窑白瓷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三是底足为平底与圈足。定窑瓷器的底足类型,主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这两件白釉罐,虽然都是平底,但从白釉瓜棱罐看,其高足明显与其他窑口器物的高足不一样。宋代定窑瓷器独具特色的高足,是北宋中期以后该窑口普遍采用“覆烧法”造成的。所谓“覆烧法”,也称反烧或伏烧,是把碗盘罐之类坯件反扣在窑具的支烧方法,分为釉口覆烧和芒口覆烧两种,北宋定窑正是芒口覆烧法的发源地。因为覆烧法的独特工艺,器物通体裹釉之后,被倒置在窑具上。因此,裹上釉层的高足,由于倒置,外观上体现并不那么完满,以手抚之,明显感到高低不平。宋代定窑瓷器这种高足特色十分有趣,也是判断器物真伪的要诀之一。另外,两件器物的外壁,还可看见较为明显的横向竹丝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开始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其他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瓷器这样纤细密布。 |
在日展出兵马俑强震后安然无恙 目前已停展...
福州发现大型古墓:呈阶梯状 有7个历史盗洞...
苏州市非遗馆开馆 展示非遗精品及保护成果...
玉雕高手在民间:寻找身边的手艺人征集令...
国际古迹遗址日 从文物中看古代运动...
如何辨别李鬼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