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托又称茶托子,为古人品茗用具。据考证,盏托最初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瓷盏托在宋代比较常见,南北窑场均有烧造,且式样繁多,颇具特色。 这件宋代定窑茶盏托(图1),高4.5厘米,上口径4.5厘米,外径12厘米,足径4厘米,上部呈杯形,边沿呈六瓣花口型,矮圈足(图2)。器内外施白釉,釉层较薄,釉色白中泛黄。托表面胎体有一道长约2.4厘米的划痕,并有明显的聚釉痕。整个胎体可见一圈一圈的手工旋坯痕。 此盏托胎体较薄,手感较轻。在外形设计上最具特点的是“托”部有两层:一层靠近底足,外径较小,约7厘米;另一层又以这一层为基础设计。这样的设计既注重整体的美观性,又能彰显科学稳固性。 (责任编辑:admin) |
10月13日,色彩无锡2018无锡油画展在凤凰艺都 美术馆隆重开幕,...
日前,永恒的丰碑2018盐城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在我市举行...
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展演板块的新创剧目,由苏州芭...
沉寂已久的艺术品交流、拍卖,在无锡上演。一场主题为臻品荟...
为期5天的第八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昨日闭...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们,昨晚给南京观众带来一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