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威市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全方位扶持,释放红利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发展动力,引起各界积极反响。《意见》可谓含金量十足,与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因此被当地称为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21条”,意在“以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 《意见》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域旅游为统揽,进一步打响武威历史文化品牌,提升武威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意见》制定了总体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国旅游标志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标杆性的经典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完善旅游要素品质和产业链,努力把武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名市、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上的明星旅游城市,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的转变。 ——产业实力增强。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13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接近全国水平。 ——带动作用明显。“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业投资累计达到200亿元以上,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带动间接就业人数20万人以上。文化旅游业成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强力引擎,消除贫困、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 ——综合竞争力提升。大力推进“旅游+”战略,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文化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扶持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开展特色化经营。到2020年,培育文化旅游骨干企业10户以上。 ——发展环境优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带动改善交通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抓住了文化与旅游的内在联系,顺应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规律,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旅游产业一方面有利于用文化来提升旅游产业的品位与档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创新与产业化,实现从单一的文物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既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又塑造现代文化,实现旅游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从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当前,旅游业新业态呈井喷态势增长。为此,《意见》提出,支持沙漠生态旅游、自驾和房车露营、低空旅游、保健养生、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对新投入市场运营满一年,盈利模式清晰,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市场运作期,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一次性给予新业态运营企业10万元奖励。对新评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新业态旅游示范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 除此之外,《意见》还对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旅游演艺精品、举办各类节会活动、引进品牌体育赛事、旅游特色街区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黄金21条”还对税费政策、人才培育、融资等方面进行支持。 根据《意见》,对主营业务列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文化旅游企业,可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行政规费,按照有关规定文化旅游企业宣传促销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和技术改造费在税前扣除。小微旅游商品企业减免专利申请费用。对纳税确有困难的旅游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定期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大量小微企业,为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意见》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融资支持。设立市级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市级预算安排资金作为市级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资金。建立健全面向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担保和再担保机制,支持市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作反担保,引导担保公司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允许非国有性质旅游景区以特许权、运营权质押担保,增加旅游信贷规模。鼓励金融机构以“经营公司+景点+农户”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旅游相关配套经营户发放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
旅游业用地方面,建立旅游发展分类用地体系,将旅游发展用地划分为旅游建设用地、旅游农(林)用地、旅游未利用地三大类,根据分类提供旅游发展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且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性公共厕所,土地无偿划拨供应;鼓励实行点状供地政策,保障旅游项目用地。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供应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 创新旅游人才扶持政策,对接落实省、市各项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高层次人才带自主知识产权来武威市创办文化旅游企业的,经主管部门认定纳入国家、省、市重大文化旅游产业化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最高可给予200万元创新创业综合奖励。旅游企业引进储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按照企业为储备人才当年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总额(单位缴纳部分)的2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补助总额不超过10万元。鼓励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旅游企业在武威共建文化旅游人才实训基地。中、高等院校增设文化旅游相关专业,在新设专业招生当年起连续三年分别按申请学校预算安排的生均办学经费的50%、30%、20%给予补助。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首次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质量荣誉,并在上一年度向武威市缴纳税收100万元(含)以上且纳税关系在本市的文化旅游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质量荣誉,并在上一年度向武威市缴纳税收200万元(含)以上且纳税关系在本市的文化旅游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
10月13日,色彩无锡2018无锡油画展在凤凰艺都 美术馆隆重开幕,...
日前,永恒的丰碑2018盐城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在我市举行...
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展演板块的新创剧目,由苏州芭...
沉寂已久的艺术品交流、拍卖,在无锡上演。一场主题为臻品荟...
为期5天的第八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昨日闭...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们,昨晚给南京观众带来一台经典...